秋园原名梁秋芳,是《秋园》一书作者杨本芬的母亲。2003年,梁秋芳去世,杨本芬和家人在母亲遗物中发现了一张纸条,是梁秋芳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一九三二年,从洛阳到南京;一九三七年,从汉口到湘阴;一九六〇年,从湖南到湖北;一九八〇年,从湖北回湖南。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是年,杨本芬六十来岁,“人生似乎已不再需要目标与方向,只需顺天应命”,但一想到母亲,她就是觉得还应该做些什么。
不久,她决定“干一件从未干过的事情:写作”,这便是《秋园》的肇始。2020年,《秋园》正式出版,杨本芬年已耄耋。她说她写的是母亲的故事,是他们一家人的故事,但在读者眼里,《秋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情节,都像是一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听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的故事,那些最平凡的尘埃,常常闪烁着最耀眼的人性之光。
本期书友会,我们邀请了《秋园》作者杨本芬老奶奶,和读者一起分享她和母亲的故事。欢迎大家报名参加。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活动主题:闪光的尘埃:《秋园》读者见面会
活动嘉宾
杨本芬(秋园之女)
杨本芬,秋园之女。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此后数十年为生计奔忙,相夫教子,后从某汽车运输公司退休。花甲之年开始写作,在《红豆》《滇池》等刊物上发表过短篇小说。
章红(杨本芬之女)
章红,杨本芬之女。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从童年时代起迷恋上阅读,从此长成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之外还必须拥有精神世界的人。十八岁开始在《少年文艺》发表小说,后成为《少年文艺》的编辑、主编,现供职于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审。出版有《放慢脚步去长大》《白色的大鸟》《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唐栗子和爸爸妈妈》《白杨树成片地飞过》《小猪和圆妈》《那年夏天》等多部小说,散文随笔集《写作课——像作家一样生活》《慢慢教,养出好小孩》《踏上阅读之路》《对幸福我怎能麻木》《你吸引怎样的灵魂》等。曾获冰心图书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南京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特约主持
陈蔚文(70后作家)
陈蔚文,女,七零后作家,在《人民文学》《十月》《钟山》等刊发表作品数百万字。曾获“人民文学散文新人奖”、“林语堂散文奖”等。多篇作品收录于年度选本及年度排行榜。出版个人专集《若有光》《见字如晤》《叠印》《雨水正白》等十余本。
活动时间:2021年5月3日下午3:00~5:00
活动地点:南昌青苑书店金域名洪都旗舰店二楼
报名通道:扫描二维码
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即可报名
相关图书
《秋园》
作者:杨本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6
定价:38.00
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购买
《秋园》讲述了杨本芬的母亲梁秋芳(文中名秋园)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家”的变迁为线索,从洛阳到南京,再到湘阴、到汉川,身份也随之从药房老板的女儿,到军官太太,从花屋小学女老师,到旧官吏老婆,还经历了女儿夭折、丈夫饿死、儿子溺亡等人生变故……在动乱纷纭的历史大潮中,一个女子历经磨难、辗转挣扎,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众说《秋园》
《秋园》“是母女版的《平如美棠》,这更是女性版的《活着》”。——《秋园》出版人涂涂
《秋园》“把一部中国社会史高度浓缩而真实地从一个家庭的变迁中钩沉出来,再现了一个世纪的人性‘活化石’”。——南京大学教授丁帆
合上《秋园》,脑海里依然浮现着书封上的那两个竖版毛笔字:秋园。在这苍劲有力的书写背后,隐匿的是时代变迁,是家族命运,是生活颠沛,也是一个平凡女人的诗史。——豆瓣读者
“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秋园》作者杨本芬
出版人手记
去年差不多前后脚,我同时签下了《春山》和《秋园》两本书。《春山》写王维,书稿我是一个晚上读完的,之后一遍一遍,回味不已。《秋园》则不然,虽然只读了一章我就决定必须要出这本书,但这本书稿,断断续续好多天才最终读完——命运之重和作者下笔的温婉淡然,让我没有办法一口气读下去。我跟别人说,这是母女版的《平如美棠》,这更是女性版的《活着》,但其实,《秋园》就是《秋园》,这本书是不需要这些比拟的,一个比拟可以让读者快速对陌生的书产生联想,但最深挚的那些东西,不在这些形容里。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签下它的时候,我甚至害怕被编辑批评,说我又签了一个无人知晓的陌生作者,更担心没有编辑会对这样的题材感兴趣。但无论如何,我就是想出这本书,哪怕它只能印五千本。并不是因为作者已经八十岁了,还没有出过一本书,也不是因为这本书写了母亲,而母女之间,是人类面对着的一个永恒问题。真正吸引我的,是语言。我确信,这位在厨房里抽空写几笔最终完成这本书的老人,是真正的写作者,她不仅仅是女儿和母亲,她用写作,直面了自己的人生,直面了家国的历史,直面了命运的无解。
一位朋友说,这是一本高贵的书。我想说,这本书里,还有一个平凡而高贵的人,一个女人。
秋园,一个女人。一个承受了命运,又扛起了世界的勇者,和她的诸多女性同胞一样。
去年看了季丹的纪录片,《芭雅》,芭雅也是一位母亲,一次次直面男性家庭成员的死亡,却像大树一样,把家族继续支撑了起来。读着秋园的故事,我会想到芭雅。我们这些男人,欠她们的。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做到的,是记住她们普普通通的名字。
所以,这本写母亲的书,不叫《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本写乡村的书,不叫《乡间生死》。她就叫《秋园》。我希望,人们能记得这个美好而高贵的名字,也能记住这本真正的书。它是回忆,它是和解,它是历史的记录,它是女性的倾诉,但它首先,是写作!它是一个有着足够天才的作家,以生命为积累,在70岁开始动笔,到80岁才得以出版的,处女作。
报名通道
扫描二维码,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即可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