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打开历史
——李洁《晚清三国》《文武北洋》南昌.新书分享会
「分享嘉宾」
李洁
作家、学者
「嘉宾主持」
张国功
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
「时 间」
2019年5月19日(周日)下午15:00
「地 址」
青苑书店金域名都店二楼
「主办方」
青苑书店&理想国
「报名通道」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
『作者简介』
李洁,1957年生于青岛,下过乡,做过工,资深报人,也是历史探寻者,非虚构写作者。著有《百年独语》,近年来尤以“实地历史系列”《文武北洋》、《晚清三国》等为人熟知。他说,我是个旅人,解读历史,向来不怕绕远,只求亲临解读,愿意走在历史的遗址实地上,想尽量走近真相,如此而已。
朋友圈有一个“共识”,1957年出生的他,长得像1975年的,可脑子里装的历史,又像出生在1857年的,听他讲古,知道不少新鲜的往事。
李洁:从《文武北洋》到《晚清三国》
距离上一部最有名的著作《文武北洋》的出版发行,已经过了15年。自称“曾经报人、冒充学人、终生旅人”的作家李洁,并没有在这些年中蹉跎自己的才华。
15年前为著书而潜心寻访历史人物的故址、遗迹,收集、爬梳相关史料,让他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历史,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时间,这样的态度,同样复刻在了李洁的新作《晚清三国》中。
从家乡青岛广阔蜿蜒的海岸线处眺望,东跨黄海一千公里能抵达日本,北望五百公里就到了俄国;百年历史在眼前翻滚回溯,东北亚的政治、军事格局,从来都是脚下一片热土与日俄两国合作与较量的结果,回顾这一切的起点,源自于有着“第零次世界大战”之称的日俄战争。
→俄国骑兵团
现在的中国人,说起日本军头,可能知道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等名字,但未必都知道,这几个二战时的日军陆海军大将,都是在日俄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下级军官。
他们共同的所谓“偶像”,就是日俄战争时期日军的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在他的指挥下,日本战胜了俄罗斯帝国麾下的“世界第一陆军”,致使日本这一偏远岛国成为了东北亚政治舞台的中心之一。
“日本人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俄国人在有恃无恐地应战,大清国人则不知如何选边站……大清帝国、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国运相赌的“晚清三国”,慈禧太后、明治天皇、末代沙皇的日俄战争(1904—1905),俨然豪赌“第零次世界大战”!战后仅6年,矗立近300年的清国大厦,即土崩瓦解。”
→法国画刊中的日俄战争
蝴蝶效应:如果没有日俄战争
两个帝国在我们的国土上厮杀,无疑是国人最耻于抚摸的疤痕之一,也许正因如此,历来的史书编纂者难免会遗漏日俄战争一节,中学历史教材上草草带过的几句话以及鲁迅先生旅日见闻的只言片语,并不能真实地展现出这场战争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的巨大影响。
→俄国战争画刊揭露日本军国教育
正是在日本对俄国的这场战争中,我们的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们,收到因走上宪政道路崛起的日本的启发和鼓舞,甚至得到了日本民族主义组织的具体帮助,才聚集起来,向着本国的专制王朝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直至6年后一举颠覆了大清帝国。
可以这样说,日俄战争孵化了晚清各意识形态与政治派别的出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政治生态,影响至今未绝。
→日俄战争的版图
假如没有这场战争,日本就无权在中国境内保留一支名为保护租借地与南满铁路的军队,而若无这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关东军,20多年后,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国家元首)张作霖就不会惨死在家门外,
而沈阳城里也不会发生“九一八事变”,之后,庚午铁蹄踏破山海关入侵我华北地区,把中国拖入了长达14年(1931-1945)之久的战争泥潭,若无这场战争,便不会有后来的太平洋战争;若无太平洋战争,则整个世界的历史都要重写。
→当时流传于世的“水师营会见”写真,应俄降军司令斯特赛尔所请,乃木希典在水师营(村名)与其会见。
行万里路,著一部书
本书是李洁应《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之约,为一部再现日俄战争的纪录片所撰之稿,从2014年6月开始创作,从日俄战争的起因与战时中国境内的沦陷,到整个战时三方对立的局势战争结果皆有详实的叙述。
→日本海军进入旅顺港口
为见识真正的历史,李洁两度造访旅顺口,三度在辽宁大地上驱车驰骋,重寻当年日军的进军路线——或曰沿当年俄军的败北路线。车轮逐次碾过丹东、凤凰城、新宾、本溪、辽阳、沈阳、铁岭、法库和昌图,逐一打探战争遗迹。
→日俄战争中的抚顺
2015年阳春、仲夏和深秋,作者还曾三次东渡日本,就近解读战争的策源地和一代军政巨头的生长环境。俄罗斯海军节那天,作者曾专程赶到远东名城海参崴,零距离地打量节日中的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期间的开头与结尾,都与这支舰队有关。
国人百年屈辱之后,回望这段历史,俄国或淡忘,日本或美化,已经崛起的中国却已经可以用超脱的视角,还原当年政治生态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适逢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晚清三国》既是对苦难历史的回顾,又是于强盛中华的一部献礼。
《晚清三国》&《文武北洋》
李洁 著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 出版
『新书简介』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晚清三国》作者两度造访旅顺口,三度在辽宁大地上驱车驰骋,重寻当年日军的进军路线,或曰沿当年俄军的败北路线,车轮逐次碾过丹东、凤凰城、新宾、本溪、辽阳、沈阳、铁岭、法库和昌图,逐一打探战争遗迹。2015年阳春、仲夏和深秋,作者还曾三次东渡日本,就近解读战争的策源地和一代军政巨头的生长环境。俄罗斯海军节那天(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作者曾专程赶到远东名城海参崴,零距离地打量节日中的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期间的开头与结尾,都与这支舰队有关。
“实地历史”,实地寻访百年前后的中国与强邦,在现场打开历史!
关于“第零次世界大战”,还基于一个至今没有打破的战争纪录,即交战双方,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战胜国与战败国!而这10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孵化了晚清各意识形态与政治派别的出世,加速了帝国的解体,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政治生态,影响至今未绝。
回望这段历史,俄国或淡忘,日本或美化,这是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力求还原当年政治生态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新著。
重读北洋时代,一定要重读晚清,重读北洋时代的民国,则一定要重读北洋军阀之“赳赳武夫”。
袁世凯遗址畅想,对黎元洪故宅的寻访,段祺瑞旧居及其他,吴佩孚遗迹考,张作霖的空穴与故宅……
几个大人物的文韬武略,让一个转瞬即逝的时代,没有轻易地在人们的记忆里匆匆流失。
《文武北洋:枭雄篇》聚焦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五位武人,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探究共和发轫期的政坛风云,追述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的升降沉浮。作者多年来潜心于收集爬梳民初史料,寻访相关故址遗迹,亲身到每一处现场踏勘,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历史”,以崭新的角度、生动的笔触,呈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